村网通总站 龙王庄村 458598.nync.com 欢迎您!
扶贫攻坚是国家提出的针对贫困、特困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所有行业必须响应参与的大事,教育行业也责无傍待,应积报响应、参与其中。历史的车轮开进2018年,中国进入攻坚扶贫关键一年,在千千万万扶贫大军中活跃着教师的身影,但在扶贫方式上有待商讨,一味地强调参与,不可取。
目前,教师承担了大量的非教学任务,严重干扰这正常的教学秩序,其中一项就是农村教师承担扶贫任务。扶贫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全民的责任,但是不同的行业扶贫的作用并不一样。但是有一些地方政府,责任错位,让教师离开本职工作岗位,到村子里包农户、搞家访,填表格、拍照片等等。更有甚者,让教师到农户家里帮助打扫卫生,也美其名曰“扶贫”。这样的做法完全是让教师不务正业,引起了教师极大的反感。
的确,在扶贫攻坚之下,扶贫工作时候搞得红红火火, 各行各业都加入到了扶贫行列。教师扶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有本末倒置之嫌,让教师和扶贫对象都略感疲惫。
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在扶贫任务下,不少学校会要求老师进行一对一扶贫,有时候甚至会占用教师的上课时间,并且将其纳入到教师的考核、评职称等。而教师在扶贫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扶贫对象生活上的资助;
2.扶贫对象家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辅导;
3.扶贫对象心理和思想上的开导;
4.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
5.填写各类扶贫表格和撰写扶贫计划、扶贫日志等等。
扶贫的教师多为乡村的中小学教师,本身由于乡村教师资源较为缺乏每个人所承担的课业就比较重,工资也较低,加上上述职责中大部分的内容都并不是教师所擅长的领域,对于让农户脱贫所起的实质性作用有限,很多事务完全可由专职人员比如基层村干部执行,毕竟术业有专攻,教师在于传道受业解惑,弃课扶贫还是有欠妥当的,但是让教师多给扶贫对象子女进行课业指导倒是文化脱贫的一种方式。
针对这种情况,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评论强拉农村教师扶贫”:
扶贫要出实招,不能搞大水漫灌。
文中明确提出:“教师扶贫的主战场是三尺讲台,擅长的是扶志治愚。在贫困地区,老师尽职尽责讲好每一课,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正常教育,教给学生知识和本领;让农家子弟顺利地升学、就业,掌握一技之长,开辟增收门路,有助于全家脱贫。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扶贫困学子的志气,扶贫困家庭的希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是教师对脱贫最大的贡献。”
这就清楚地说明了教师在这场扶贫战役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和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从教育孩子入手,把孩子教育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所以说教师扶贫的主战场是三尺讲台。认真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掌握升学、就业和专门技术的知识和本领,能用这此知识和本领开辟增收的门路,改变这些孩子的人生,避免他们像父辈一样,因为缺乏知识、意识僵化,而不能与贫困进行有效的抗争的局面,这才是教育扶贫的根本意义所在,而且也是扶贫的根本之道。
让教师直接从事包户驻村,甚至帮农户干农活,这是典型的资源错配。教育欠发达是贫困的根本原因,要想彻底脱贫,必须强化贫困地区的教育,开发民智,避免农村的下一代在“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贫困中循环。这应该成为我们基层干部对扶贫的一个基本认识,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只是就脱贫而脱贫,只顾当前利益,看似一时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但是贫穷的根子并没有拔掉。脱贫后相关的扶持措施没有了,他们就难免再一次陷入贫困。
让教师离开讲台,直接参加扶贫的活动,实际上是背离了中央“精准扶贫”的要求的,这是一种认识上的目光短浅,工作上的形式主义。为了完成所谓的指标和应付所谓的检查,靠表格、拍照等形式主义上的东西来扶贫,这也是有违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我们的基层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中央精神的理解,采取更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的扶持,让农村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这些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使他们具有与贫困抗争的能力和本领,这才是教育扶贫的应有之义。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扶贫要准,要有法,切不可一味跟风,精确是关健,划分责任,区别去对待,扶贫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对于扶贫,老师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强项,做好分工,善于教学的可以多分教育扶贫对象,熟悉农户情况的可以多得走访农户任务。三尺讲台才是教师扶贫的主战场,应当通过实际行动来落实扶贫工作。
同时,教育扶贫,应当从教师“扶”起,进入新课改后,无论是教师培训层次、课改思想深度还是教师人文素养提升,都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专业引领。而这,对于中国广阔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个极为突出而普遍的问题。因此,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扶教师一把啊!
朋友,你怎么看呢?
关注教育发展,关心教师成长!